握笔应书民心愿 凝神当思国前程
——深切缅怀人民艺术家萧龙士先生
萧龙士先生,原名品一,字翰云,1889年5月16日生于黄河故道萧场村,1990年1月17日逝世于合肥,享年103岁。以“诗书画三妙,德艺寿齐辉”备受社会推崇。生前为中国美协安徽分会名誉主席,安徽画院名誉院长,省文史馆馆员,省政协常委,书画室主任,是我国老一辈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。先生自幼喜好书画,常以花鸟鱼虫、山水人物为题材,潜心研习,寒暑不辍。1923年入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,潘天寿初见先生作品,惊叹为“江北第一画家”。期间业师诸闻韵系吴昌硕外甥,故常邀先生登吴府求教,吴昌硕在其所绘雁来红上命笔题曰:“人为多愁少年老,花本无愁老少年。翰云学弟画甚工,将有大成定无疑。”1930年先生在上海晤杭州国立艺专校长林风眠,林校长誉其画作为“艺界之光”。1946年先生在南京举办画展,著名画家陈之佛、张书旗、傅抱石联名评价:“先生精研六法,平素潜心苦志,故下笔落墨饶有奇趣;兰石洒脱有致,心窃慕之。犹以墨荷数帧,笔力伟健,神姿飒爽,盖正不流于平板,奇不入险恶;于狂放中求理,于鲁莽中求笔者也。”40年代末齐白石大师题赞:“龙士画荷,吾不如也。国有此人而不知,深以为耻。龙士为白石弟子,白石自谓不及。”其同门师弟李苦禅先生生前曾言:“龙士兄写兰,老辣纷披,全国当数第一,当代无人可比。”1987年5月李可染先生以“百岁松不老,高艺万古春”评价先生年高艺精。先生绘画技艺精湛,以其古朴儒雅、浑厚酣畅、沉雄凝重、老辣苍茫的画风独步画坛,开创了江淮大写意画派。终生以奖掖扶持后进为己任,培育桃李满天下,可谓功勋卓著,成就斐然。
先生一生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,奋笔挥洒九十春秋,凡求书索画者,无论男女老幼、尊卑贵贱,人取我予,有求必应,分文不取,不摆资历,不拿架子,不计名利得失,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,打破了千百年来贵族士大夫将书画艺术束之高阁的时代,真正体现了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。老人生前常题:“一花一叶一翠羽,万纸万顷万家香”、“平生最爱学写兰,从此幽香满人间”、“八十年来千万纸,留与人间伴青毡”。老人藏名于民,藏画于民,传艺于民,因而备受人民群众的拥戴,亲切地冠之以“人民艺术家”的光荣称号。
早在1908年先生师范讲习科毕业之际,即在家乡刘套筹办学校,为家乡、为社会培养人才。1913年先生自江苏省立第七师范毕业,1918年任萧铜两县教育委员,1926年与王继述、王子云、李可染等人创办徐州美术专科学校,并任国画系主任,为徐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后在苏皖各地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,为徐淮地区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。1929年徐州遭遇水灾,饥民遍野,先生心急如焚,遂以得意佳作一百又六件在云龙山放鹤亭义展义卖,三日售完,得款悉数捐献,赈济徐州灾民。1932年调任铜山中学美术教师,1936年在徐州鼓楼春饭庄举办义卖画展,筹款资助难民。1941年抗战紧要关头,先生绘制了大量抗日宣传画,鼓励民众奋起抗战,打倒日本帝国主义,收复国土,还我家园。并将家中后院作为抗战联络点,伺机打击日军。1946年在徐州组织中原艺社,1947年天灾人祸,民不聊生,先生在镇江慈幼院举办画展义卖,得款全部资助慈幼院以解燃眉之急。1951年5月全国抗美援朝义卖画展,先生选送佳作三十件。80年代老人晚年,政府发给百元工资,老人感慨地说:“我有何德能享百元薪,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,请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最需要的地方。”老人生前常书:“修身岂为名传世,作事惟思利于人”、“握笔应书民心愿,凝神当思国前程”。先生终生与人民同呼吸,与祖国共命运,其爱国爱民之心、体国忠民之情,可见一斑。诚如刘海粟先生所云:“比其人其画,为花中兰蕙,有古君子之风,令人钦敬。”
抚今追昔,先生在徐州工作和生活了半个世纪,如今先生虽然离我们远去了,但他留下的浩如烟海的精湛画卷,可以成教化,助人伦,涤烦襟,破孤闷,迎静心,释燥气,修身养性,怯病延年。更有老人忠直仁厚,诚朴善良,扶危济困,淡泊名利,自俸俭约,克己宽人,热诚谦逊,平易近人,掖育桃李,师长待人,布衣粗食,体国忠民,潜心苦志,锲而不舍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辛勤施教,循循善诱,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、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,必将共山河常驻,与日月同辉! |